改善医疗始终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领域,随着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对医疗的需求慢慢的变大。但我国现在仍存在看病难的问题,为了在有限资源下提升医疗运行效率,医疗软件行业应运而生。医疗软件在现代化医院运营中不仅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服务质量,未来市场规模仍保持高速增长。
医疗软件是应用于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软件系统,是现代化医院运营的必要技术支撑和基础设施,而应用医疗软件的目的是为了以更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手段来加强医院的管理,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软件行业上游为软件制造设备企业,例如芯片、编程等,下游主要为亿元、诊所等医疗机构。目前,国内医疗软件主要是由三大部分构建,分别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医院应用信息系统、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其中,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卫生管理机构、患者、医疗支付方以及医药产品供应商等机构提供以数字化形式搜集、传递、存储、处理卫生行业数据的业务和技术平台,包括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健康管理软件、医疗信息交换软件等。
与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医疗软件行业的发展起步相应也较晚。但近年来在国家技术水准不断提升及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拉动了国内医疗软件行业快速发展。2009年医疗,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进入启动期,推动了其配套的医疗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其进入到行业的快速发展期
从现阶段我国医疗软件行业下游需求方对其整体的消费态度看,以医院为代表的需求方对医疗软件消费的认可度不断的提高,其中以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等三甲医院的表现最为明显,为了缓解院内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及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医院纷纷引进现代化的医疗软件设备,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作为最终端的消费者,对医疗软件的认可和自主应用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促进了国内医疗软件行业的发展。
结合现阶段,国内医疗软件行业的消费需求情况,医疗软件消费需求特点主要表现为需求主题不断增加,由传统的单一依托三甲医院的需求逐渐向级别较低的医院和民营医院等下沉,在需求主体不断增加的影响下,国内医疗软件行业的需求规模不断增加。除此之外,市场对医疗软件的技术水平和细分领域的软件需求也呈增加趋势变动。
我国医疗软件行业受互联网医疗市场驱动较大。2009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仅为2亿,主要还停留在PC互联网阶段,医疗信息化刚刚起步,以医疗广告、线上问诊和医疗信息搜索为主,属于行业的一个探索期。之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规模扩大以及软硬件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各类创业企业纷纷涌入,互联网医疗的认知度开始广泛形成,到了2012年,市场规模升至67.1亿元。此后,在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与国家政策的支持,使互联网医疗行业快速成长,数据和服务进一步完善,2017年市场规模达到325亿,同比增长45.74%。
目前互联网医疗的产业链已成形,在线挂号及问诊企业已从流量争夺进入到了医疗资源扩张的比拼阶段。2018年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91亿元,同比增长51.08%。高增长的背后体现的正是传统医疗服务无法有效满足患者需求与医生之间的有效对接。与此同时细分领域也开始出现独角兽,医疗软件行业市场增长率也逐年稳步上升。
除互联网医疗市场助力外,智能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得到了快速扩容,进而推动医疗软件的广泛应用。2015-2017年我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3%。
最重要的是,政策环境总体利好医疗软件行业,主要的利好因素包括医疗卫生改革、软件行业发展、大数据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等,另外,国家对于医疗信息化发展制定了规划目标。从政策前景来看,虽然目前我们国家医疗软件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处于较初级阶段,未来仍任重而道远,预期国家还将就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出台更多的规划及政策,从而进一步推动医疗软件行业向着更高的阶段进行。
在技术及政策等多方支持下,2012-2017年,我们国家医疗软件行业的市场规模总体呈增加变动。作为医疗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的子行业,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医疗软件规模的增加。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疗软件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医疗软件行业市场规模已达19.78亿元,截止至2017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市场规模为达到448亿元,其中医疗软件和服务市场规模为126.8亿元,其中医疗软件行业市场规模为64.88亿元,较上年同比增加22.81%,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初步测算2018年我国医疗软件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8亿元左右。
目前中国医疗软件市场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从1993年起步至今,我国医疗软件行业竞争也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大批做HIS的独立软件开发商(ISV)蜂拥出现;第二阶段是在价格战和不成熟的市场中,大批ISV倒掉;第三个阶段则是国外公司介入。
其中本土厂商对于中国医疗行业现状的解决方案更加熟悉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对用户需求掌握的更加透彻,这些都使得他们更能获得医疗用户的青睐和认可,因此国内的独立软件商或者系统集成商在医疗软件行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产品具有比较鲜明的中国特色。企业以卫宁软件、万达信息、银江股份等外代表。
但随着中国医疗IT市场的快速增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厂商关注。在国际厂商中,除了英特尔把数字医疗单拿出来,作为与数字企业、移动市场并列的行业市场外,其他如IBM、Oracle、思科等都成立专业的医疗行业部门,这些国外公司在医疗软件行业经验丰富。按竞争力划分,国内医疗软件行业可分为“三大层次”,竞争力依次递减,市场占有率依次递增。
从医疗软件订单量来分析企业的具体占有率,通过对8家公司的横向比较可以看出,卫宁健康订单份额连续保持首位,龙头地位稳固,市场份额占比近25%;创业软件、万达信息、东软集团处于第二梯队,市场份额在15%左右。思创医惠2017年订单呈爆发式增长,为2018年全年业绩提供有力保障。和仁科技2018H1呈迅猛增长,得益于一季度多个千万大单拉升。
从医疗软件区域订单量占比来看,医疗信息化建设主要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大城市广泛应用,未来会在中、小城市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医疗软件产品需求的加速提升。根据2016-2018年上半年行业订单总额地区分布可以看出,除北上广、浙江、江苏等地区以外的其他地区订单总额在逐年增加,2018年上半年已超50%,一线城市示范效应已逐年显著,未来信息化行业未来将在更广泛地区开拓市场。
在医疗软件行业发展趋势方面,近年来新技术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与医疗软件行业的结合会进一步提升行业运行效率。例如大数据、AI及物联网等已经在医疗软件行业进行较多布局。因AI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医疗生产力,提升医疗供给端的服务能力,在电子病历、影像诊断、辅助诊疗、医疗机器人、个人健康大数据分析、精准医疗等领域迅速渗透。段时间内,人工智能在医疗软件行业主要应用方向为智能诊疗、智能影像识别、智能影像识别。
物联网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例如在人员定位、无线医疗监护、生命体征采集、医药产品管理、医疗器械管理、医疗垃圾处理和血液管理等。未来物联网在医疗软件行业应用趋势主要有三个方向,以医疗物联网技术构建出集诊疗、管理、决策为一体的综合应用服务;借助医疗物联网技术、结合医疗应用场景定制场景解决方案,解决特定需求;以医疗物联网为核心构建区域化平台。
在应用发展层面,我国医疗软件行业将结合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方向和主要的发展需求,向智慧医疗、区块链+医疗和DRGs医改等方向转变,并加强相关软件产品在智慧医疗、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及互联网医疗等的应用。
在医疗软件产品层面,随着我国医疗信息化水平的不断的提高,医疗软件的产品将逐渐向着智能化、科学化、高效化、操作便捷化等的方向转变。
在市场发展层面,医疗软件作为医疗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及医院等需求机构的积极推动下,国内医疗软件的市需求将持续不断的增加,同时其市场将呈现出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深化发展逐步向二、三线城市延伸的市场发展趋势。
本报告第1章分析了中国医疗软件行业的发展环境;第2章对中国医疗软件行业的发展状况与竞争格局进行了分析;第3章对中国各重点地区医疗软件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全网最全】2024年中国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行业上市公司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重磅!2024年中国及31省市抗肿瘤药物行业政策汇总、解读及发展目标分析
重磅!2024年中国及31省市塑料管道行业政策汇总、解读及发展目标分析
预见2024:2024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前途预测
预见2024:2024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前景预测
【投资视角】2024年中国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行业投融资现状及兼并重组分析
重磅!2024年中国及31省市角膜塑形镜行业政策汇总、解读及发展目标分析
预见2024:2024年中国心脏封堵器行业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前途预测
预见2024:2024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前途预测
渐健家医
国安广传
爱游戏平台成立于2016年5月,是一家兼具技术研发实力与平台运营能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爱游戏唯一官网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聚焦基层卫生健康数字赋能领域,秉持务实、开放、极致的企业精神,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设备制造等领域前沿技术,ayx爱游戏体育全站app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以及提升居民健康管理水平为目标,整合家庭医生、公卫体检、健康管理三大智慧服务场景,专注构建以数据为驱动的渐健家医基层卫生健康数字赋能新模式。